(一)滑板爬
1、目的:针对前庭、触觉、平衡能力。
2、正确操作:要求拿滑板的中间部位,拇指向内四指向外,滑板面对胸腹部,四轮向外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能观察到孩子的地方,随时提醒纠正孩子的规范动作。
4、指导语:同学们把滑板拿好,拇指向内四指向外,轻轻放滑板,胸腹部趴在滑板上,头抬高双腿并拢
挺直双手在滑板的斜上方,手撑着地,连续向前滑,拐弯时腿曲起来,(一律向右转) 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(1)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情绪。
(2)动作是否到位。
(3)训练是否合适(身体不适、情绪不佳可以少做一点)
6、训练时间及训练量:(1)时间:12—15分钟(或以8×8米四方折算,比年龄多2—3圈)
(2)4—5岁滑直线 5岁以上滑大圈
7、注意问题:(1)滑时要注意孩子的手是否在滑板的斜上方。
(2)两个人之间要要保持距离。
(3)年龄小的身体弱的可以休息一下再滑。
(4)滑板分大、中、小,根据孩子年龄身高来确定。
(5)把爱动的孩子安排在边上,防止压手。
(二)大滑梯
1、目的:前庭、平衡能力、身体协调性、语言。
2、正确操作:要求拿滑板的中间部位,拇指向内四指向外,滑板面对胸腹部,四轮向外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滑梯的侧面便于随时指导孩子的动作。
4、指导语:轻轻放滑板,胸腹部趴在滑板上,头抬高双腿并拢挺直,双手扶在滑梯两边,往下滑时双手
抬平到地毯上轻轻触摸地毯,等滑板停稳后双手扶两侧站起,拿滑板离开场地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(1)要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情绪。
(2)动作是否到位。
(3)训练量训练是否合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12—15分钟(4岁以上)
7注意问题:(1)孩子往下滑时一定要提醒他不要扶话题两边。
(2)到地毯时不要突然扶地否则容易把手挫伤。
(3)滑板分大中小根据孩子年龄身高来确定。
(4)站稳后双手扶两侧站起来。
(5)孩子的衣服绳和挂链一定要去掉或放在里边,大扣子的衣服要换一下。
(三)趴地推球
1、目的:前庭、平衡能力。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趴在地上冲墙推球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孩子的后面或者蹲下,随时知道孩子的动作是否规范。
4、指导语:同学们趴在地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,两臂抬起指尖对齐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(1)随时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。
(2)动作是否到位。
(3)训练量是否合理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(1)时间:3分钟左右做完
(2)训练量:4—5岁五十至一百 、5—6岁二百、七岁以上三百左右
(但要按实情而定)
7、推球距离:头部距墙10—30厘米(球分两种),训练到位后头腿都自然向上或船型效果最加。双
拢双臂抬起推球的中上部注意别碰脸 。
8、注意问题: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量,最多增至900。此项是对前庭训练最见效的训练,但也是最
累人的。如果孩子不愿做要多鼓励孩子。
(四)圆筒
1、目的:平衡能力、前庭、身体协调性。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坐在圆筒平台上,双腿交叉双手抱住圆筒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孩子的后面,扶着孩子坐在圆筒边上,上下圆筒老师都要扶孩子。
4、指导语:好,坐在圆通边上双手抱住圆筒,腹部紧贴住圆筒,脸要侧贴在圆筒边上,两腿交叉在一
起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(1)注意腹部是否紧贴圆筒及腿是否交叉。
(2)转的过程中告诉孩子:没停一定不要把脚拿下来,停稳后老师要扶他起来,不
要扶筒了。
(3)转时要随时问儿童是否晕,晕时前后、左右荡荡,以减少恐惧感(特别注意前
二 次)。
(4)转时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问一些问题或念些诗歌。
(五)网揽
1、目的:前庭触觉及身体协调性。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趴在袋子里插棍。
3、老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袋子侧面(如有墙站在墙边)。
4、指导语:弯腰双手先扶地,胸腹部趴在袋子里,头抬高双腿并拢并绷直,双手拿棍,向后拿向前摆时
插棍,从左向右按顺序插。插完应说手扶地、脚踩地下来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在插得过程中,腿脚拖地头也低下时,要提醒孩子把腿伸直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(1)训量: 从大棍开始到小棍,年龄小的从捡球放球或推大球开始。第一期插大
棍、第二期插小棍。
(2) 时间:应控制在一分钟内完成一次(实在不愿做可不做)注:自闭症或能力
低的儿童可做网揽撞球、坐插小棍等,一般50下/次。
7、注意问题:(1)要按顺序从左向右插,最后一个要左手插下行、右手插上行最后一个。
(2)一手只能拿一个棍,不能多拿。
(3)教师摆动速度要由慢至快(根据学生能力确定速度)。
(4)板和棍的距离要越熟越大。
(六)平衡木
1、目的:平衡能力。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脚尖对脚跟慢走,双手可侧平举。
3、老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平衡木侧面。
4、指导语:一只脚先上去,再上另一只脚,脚尖对脚后跟慢慢走(手侧举或扶两侧)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孩子是否做到位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往返为一圈,一般几岁走几圈(五岁五圈、三岁三圈)。
7、注意问题:一个孩子时来回走,几个孩子时排队走。
(七)蹦床
1、目的:平衡能力、前庭、本体感、身体协调性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在蹦床中间上下蹦。
3、老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蹦床旁边保护孩子(园蹦床边上的拉簧不安全应提起注意)。
4、指导语:站在蹦床中间,双手叉腰上下蹦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岔气、肚子疼、刚吃完饭均不能做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(1)100下以上,年量小可减量。
(2)大龄或能力强的儿童做传接球,从一个球接到两个球。
7.注意问题:(1)教师要离蹦床近一些,随时保护孩子。
(2)教师要提高球感以免传球失误。
(3)老师捡球学生继续跳并计数。
注: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的孩子应少做跳的运动更不要轻易加量。
(八)平衡台
1、目的:平衡能力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,左右脚交替往下踩。
3、老师站位:教师站在平衡台前面(胆小的孩子
4、指导语:应站在平衡台后面,先迈上一只脚站在平衡台中间,再迈另一只脚,站在中间,然后两脚慢
慢分开,双手叉腰,左、右脚交通往下踩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是否按规范的动作做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左右脚交替往下踩共100次,年龄小的可从50次开始年龄大能力强的可做传接
球,从一个球到两个球。
7、注意问题:(1)踩时要一下一下的踩,不能太快。
(2)做完后双脚并拢,慢慢下来(从后下,一只脚先下)。
(3)距离不要太近。
(九)独角椅
1、目的:平衡力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坐在独角椅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或蹲在孩子的前面来指导和规范他的动作。
4、指导语:先坐稳双手叉腰,胸要挺起来,左右脚交替往前踢,脚从哪踢出去还回到哪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有的孩子腿抬不起不离地、手扶在椅子两边,这时要告诉她慢慢抬起来。
6、训练时间及训量:左右脚交替100次,小孩子可以从50开始,大的孩子应控制延长停留时间。
7、注意问题:(1)注意摆放距离,不要离得太近。(2)对平衡能力差的孩子要多鼓励。
(十)羊角球
1、目的:触觉敏感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往前跳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应站在孩子旁边,摔倒时便于及时扶住孩子。
4、指导语:要像坐椅子似地坐稳,双手拇指向外握住羊角(摔倒时有利扶地),两腿在两侧轻轻夹着羊
角球往前跳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孩子训练状态情绪、训练量及难度是否合适。
6、训练量:年龄小的2—5周,年龄大的5圈(往返为一圈,羊角球分大中小,由儿童年龄确定)
7、注意问题:(1)注意力差的要少跳,3圈即可。
(2)胆小敏感的可跳5圈.
(3)跳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易摔倒老师要注意保护。
(4)拐弯时儿童要能连续,不要停止或拿起羊角球转弯。
(十一)跳绳
1、目的:身体协调性
2、正确操作:用绳来跳
3、教师站位:教师站在旁边及时指导。
4、指导语:双手拿绳跳学摇,双脚落地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孩子训练状态情绪(刚吃完饭不能跳)。
6、训练量:从学习开始100—200次,会跳后,向后跳学摇。
7、注意问题:(1)拿绳跳不要抽到人
(2)不会要从分解动作开始。
(3)能力差的从感知绳子落地和双人摇开始学。
(4)也可先由老师带跳体会。
(十二)袋鼠跳
1、平衡能力、触觉、身体协调性
2、正确操作:让孩子站在袋子里面往前跳跃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站在孩子前面,摔倒便于及时跳跃。
4、指导语:把两脚伸到袋子里,脚要踩到底,双手抓住袋子两边像袋鼠一样往前跳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身体状况训练量是否合适(有喘气困难的孩子一定要马上停)。
6、训练量:2—5圈(2×6米毯)
7、注意问题:(1)注意力差好动的要少跳,胆小敏感的要5圈。
(2)脚一定要踩到底,手一定要始终抓住袋子前面,保持袋子一定要拉直。
(3)跳的时候一定要曲膝(落地曲)。
(4)一定要一下一下停稳再跳以防摔倒。
(十三)拍球
1、目的:身体协调性
2、正确操作:双手交替拍球
3、教师站位:教师站在孩子旁边指导
4、指导语:双手拍球,左右手交替往下拍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观察身体状况训练量是否合适
6、训练量:从学开始100—200个
7、注意问题:要原地拍球,不要到处跑,要双手交替拍。
8、延伸:该项训练延伸的方法较多,可单拍一球,双手各拍一球,可定点拍、可跨拍等
(十四)大笼球
1、目的:触觉
2、正确操作:看孩子大小确定是爬或躺在球上面,集体做全部躺下或趴下。
3、教师站位:教师在后面或另一位在前拉。
4、指导语:同学们躺在地下,双手放在身体两侧,翻身头侧躺在地上。
5、训练中观察指导:触觉敏感的孩子不愿做可以从光面球开始。
6、注意问题:(1)女孩子避开胸部。(2)头一定要侧躺。(3)不愿做的要从光球开始
(十五)滑板滑绳
1、目的:身体协调性、平衡能力
2正确操作:2个姿势(1)头向上腿交叉在绳中间。(2)头向上抬,绳在耳边左右均可。
3:指导语:拉住绳子双手向前交替移动
(十六)蜗牛板
1、目的:视觉追踪
2、正确操作:小孩开始用手做,大孩用脚做。
(十七)阳光隧道
1、目的:本体、触觉、前庭、语言、视觉
2、正确操作:孩子头在前,脚在后,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,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。 |